海上風力發電不但是解決當地國的能源問題,更是在COVID-19的肆虐下對各國”國際化”的大考驗,航港局的MT Net 2.0就是海事行政上的一大突破!
歐盟,美國,亞洲都看到了海上風力發電長遠性的發展潛力,也為下一代的海員提供了一條新的”就業高速公路”,但是這種資本密集,技術密集,的行業目前受到疫情之影響,在外籍船員入境,檢疫,工作權,法規,技術培訓與轉移,船員生活型態….各方面對台灣來說都是一項空前的挑戰.
在解決了資金的問題之後,由外國將一艘”高科技”的海事工程船駛回台灣,當然是要外籍船員開過來,接著,檢疫(CDC),消毒,人員遣返(移民署),是第一步;入船籍(Class)換旗(Re-Flag),都需要時間,更麻煩的是主客雙方在工作權上的”協議”(牽涉勞動部,僱外會),甚至是牽涉到兩國工會之間標準的協議,接著入境時護照簽證之身分之時限或變更(外交部),總之每個部會都有其法源依據及主張, 別忘了在此同時造價昂貴的船,唯一能做的就是耗在碼頭燒錢,引頸等待,再等待.
交通部航港局的二代MT Net,充分的以電腦與網路之便捷,做到跨部會在程序與效率之間的協調與統一,大幅度的減低了人員奔波,等待之苦,節省了可觀的時間與人力消耗.對業者來說真的是:”功在黨國”
國外的海事工程船,一如巴黎的春裝秀,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,圖中 挪威OSV運營商Rem Offshore新建造的支持船(PSV)Rem Energy
• 類型:HAVYARD 833 CSV
• 長度和寬度:89.7 x 19.6m
• W2W(步行上班)舷梯和三台起重機
• 可容納99人
• 大型貨物甲板以及在甲板下存放零件和集裝箱的倉庫
• 準備零排放運行,燃料電池和電池組的功率為12,000 kWh
POSH與新加坡海事局(MPA),法國船籍協會(BV),3DMF合作的 “POSH TEAL” 是一艘21,000 BHP的AHTS更直接在船上以3D列印之技術與裝備,隨時量身訂做出各型零件,提高運營效率並降低更換關鍵組件的風險, 尤其是在採購”難以採購”,已過時和缺貨的備件時,可以大幅度的減低此”資本密集”船舶因零配件被停租(Off Hire)時之損失.